滨医附院门诊医技病房综合楼总建筑面积14.4万平方米,主楼地上24层,地下1层,病区开放床位1400张,手术间38个,可满足日门诊量6000人次的接诊能力。新楼集合了急诊、门诊、检验、病理、影像、手术室、重症医学科、层流病房及32个普通标准病区。整体规划设计充分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设计理念,最大限度方便患者和医务人员。
贺滨医附院新门诊医技病房综合楼正式启用!
为了给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,有更好的就医体验,在全院上下的共同努力下,新大楼(门诊医技病房综合楼)
正!式!启!用!
门诊医技病房综合楼
滨医附院门诊医技病房综合楼总建筑面积14.4万平方米,主楼地上24层,地下1层,病区开放床位1400张,手术间38个,可满足日门诊量6000人次的接诊能力。新楼集合了急诊、门诊、检验、病理、影像、手术室、重症医学科、层流病房及32个普通标准病区。整体规划设计充分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设计理念,最大限度方便患者和医务人员。
在新大楼科室布局中,医院整合相关学科,建设神经疾病诊治学科、心血管疾病诊治学科、骨科疾病诊治学科、消化疾病诊治学科、呼吸疾病诊治学科、重症疾病诊治学科等,打破传统的内科外科分类,打造按疾病分类的学科,便于患者会诊、转科、多学科诊治等,为患者提供便捷高效的诊疗体验和诊治模式。
目前检验科分两部分,原门诊楼三楼检验科部分设施保留,主要服务留在门诊楼的各专业门诊的就诊病人。检验科大部分设施搬迁至新大楼三层,主要服务新大楼的门诊和住院病人、住院二部、三部、五部住院病人。新大楼检验科的建筑面积约为3700,设置PCR实验室,细胞培养室,微生物实验室,科研实验室四间专业实验室。采血窗口、体液接收等窗口设计为电动升降窗口,在工作时间可根据不同的时间段及病人的数量,进行窗口的选择性开启;
配备科联科智能采血系统(检验前标本自动化系统),整个采血流程唯有扎针环节需要护士手工操作,其他工作均由智能采血管理系统自动完成,标本采集后通过轨道自动收集,全程动态监测,避免标本丢失。新大楼的检验中心装有罗氏、贝克曼、希森美康三条自动检验流水线系统,检测样本可自动离心通过轨道运送至分析仪器,优化了检验工作流程,大幅提升了检验质量和效率。凸显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,空间规划合理、布局科学、三区分明、流向分开,环境安全舒适,实验室功能完善。
转自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
医院简介
一、发展历史
医院开诊于1977年10月,建院之初定名为青岛医学院北镇分院附属医院;1981年8月,更名为北镇医学院附属医院;1983年1月,随驻地正式更名为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;1995年5月,被卫生部确认为三级甲等医院,成为第一轮次评审全国最年轻的三甲综合医院,也是当时鲁北地区唯一的三级甲等医院;2006年,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,医院承担的评估指标均取得优秀成绩;2013年6月,医院以优异成绩通过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复审,同年在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中,医院承担主要的后期临床教学检查,以优异成绩通过检查组现场评审;2015年12月,医院成为7家山东省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之一; 2018年7月,医院顺利通过新一轮三级甲等医院评审。建院以来,医院坚持以医疗、教学、科研并重,各项事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,逐步确立了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医疗、教学、科研、康复和急救中心地位。
二、医院规模
<span st